污染防治资讯头条

环保网|中国环保新闻网

当前位置:

探寻银杏的秘密(环保网消息绿水青山守护者)

时间:2024-11-07 14:45人气:加载中...来源: 党报数据库

  赵云鹏的微信头像是一片金黄的银杏叶,朋友圈背景是一棵生机勃勃的古银杏树。

  “举个例子,以前去外地调查,要携带大包小包的工具物料。”赵云鹏说,不仅有采集需要的高枝剪等,在当地建样方需要的绳子、钢筋、十字镐等,还有制作标本所需的标本夹、烘干机等,几乎人人背个大蛇皮袋,而现在可以轻装上阵了,“提前把工具打包快递到目的地,再也不用担心受工具物料限制影响采集。”

  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云鹏带领着一支研究银杏的团队。他们研究银杏这一古老树种的遗传多样性、建立银杏基因库、监测野生种群,从而探索如何更好保护银杏的基因、个体、种群,进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银杏的起源时间比恐龙还早,但它并没有灭绝,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赵云鹏说,在裸子植物纲银杏目里,如今只剩银杏一个种。

  以前,赵云鹏在野外调查时喜欢一头扎进深山老林,靠观察寻找银杏分布点,后来因为一件事,他调整了调查策略。

  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支研究团队多年来接力探寻关于银杏的秘密。这个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云鹏领衔的课题组,围绕银杏等“活化石”树种的种群进化历史、生态响应、分布格局等,从实验室走向野外,并建起银杏基因库。

  “原来动物才是银杏种子的‘大自然搬运工’”

  潘学康摄(人民视觉)

  至今,团队通过努力,不仅确认了银杏在我国东部天目山山脉和西南大娄山山脉东北端的两个幸存地,还发现了位于南岭山脉的第三个幸存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附近群众和护林员提供了重要线索:他们看到松鼠啃食白果,还有果子狸在岩石上排泄出完整的带壳白果……结合分子标记和红外相机监测调查,赵云鹏发现果真如此。

  2000年,时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向生物科学系主任傅承新教授建议,一定要搞清楚银杏是否还有野生种群。傅承新教授从事植物系统进化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也是赵云鹏的老师。从那时起,几代科研人员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有关银杏种群进化的研究。

  核心阅读

     

  “原来动物才是银杏种子的‘大自然搬运工’。”赵云鹏恍然大悟。从那以后,他更加重视入户调查,有意识地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络。赵云鹏的通讯录里,记满了多地农户、林户的联系方式。

 

  “别说,有时多聊天还真有收获。”赵云鹏说,2019年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时,听当地一位农家乐经营者提起,他父亲以前是林场工人,当年这里曾有两个银杏苗圃进行人工育苗。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找到了这批现已开花结实的银杏树。

探寻银杏的秘密(环保网消息绿水青山守护者)

  银杏喜阳喜暖湿,大多生长在溪谷两侧。在探索银杏野外分布规律时,赵云鹏曾猜测银杏种子会随地势落差和溪流带动自上而下分布,“结果我们发现,下游并没有太多上游大树的后代,反而跨过山脊在山的另一边有不少。”

  “提前把工具打包快递到目的地,再也不用担心受工具物料限制影响采集”

探寻银杏的秘密(环保网消息绿水青山守护者)

  研究团队从各地采集的银杏种子。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中国环保新闻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党报数据库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中国环保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环保新闻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