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

来源:商榷天下 编辑:中国环保新闻网 时间:2021-01-13
导读: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一直被视为新时期居民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同时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一直被视为新时期居民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肩负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正成为发生频次极高的旅游行为,特别是围绕城市周边开展的周边游、农家乐等形式正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


根据文旅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年上半年)》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达15.1亿次,同比增加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886万人,同比增加7.6%。


乡村旅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各大旅行社也纷纷开辟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乡村度假村等特色产品层出不穷。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途牛有关“乡村”、“农家乐”、“乡村度假”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相比2017年增长了30%。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产品的咨询量、预订量也在持续上升。



不过,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目前还存在着如产品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特色、同业竞争现象严重;部分地区、标准化品牌性差等诸多问题。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目前大多数政府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旅游业严重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并掩盖了很多其他类型的乡村旅游。这其中又包含许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景区规划,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二、资源开发各自为政


由于人才的缺乏,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多数乡村旅游处在“吃农家、住农家”的粗放阶段,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乡村旅游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和意识不足,在缺少策划规划的情况下,依葫芦画瓢,立马开工,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到乡村旅游的特色。


四、各地方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乡村文化传统和民俗资源的开发还不够重视。乡村旅游过分的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开发模式单一。此外,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五、专业人才非常匮乏


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精英人士外流导致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农村旅游经营中,许多农村旅游区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管理。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农民旅游意识亟需加强,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这也制约了现代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未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增加农民参与度的方式来保护农民的利益,通过增加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自觉性和自愿性使其能够参与决策并分享相应收益。


第二,各地要依托本地不同的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发展趋势保持原貌加以开发。在发展乡村旅游要将旅游产品与农业的产业环节进行衔接以此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从而推动农业三产的融合。


第三,要尽快建立乡村旅游标准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旅游度假村、旅游景点民俗接待户的服务标准,特色产业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乡村旅游发展开发的环境保护标准、生态修复的技术标准、开发设计标准、效益评估标准等。同时通过调查研究、适当培训、市场营销、加强管理来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化建设。


责任编辑:中国环保新闻网

网友评论:



Copyright www.CepNews.com.cn 中国环保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4834222技术支持中国环保新闻网新媒体中心京ICP备14061552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