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资讯头条

环保网|中国环保新闻网

当前位置: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美丽中国)

时间:2024-11-12 15:15人气:加载中...来源: 新华网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已近一年时间。夏应显介绍,生态环境部首批发布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并组织编制煤矿瓦斯利用和隧道照明节能方法学,支持甲烷利用、交通节能等领域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截至2024年10月,已经公示减排项目44个,按目前已经公示的项目计算,预计每年可产生核证自愿减排量1137万余吨。”夏应显说。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总结了2023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近年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作出贡献。

  长期以来,中国持续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夏应显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减缓和适应项目、举办交流研讨班这些方式,帮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一手抓减缓,一手抓适应。《年度报告》显示,《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实施良好。夏应显介绍,各部门、各地方积极采取行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已印发实施本地区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39个城市作为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建设路径和模式,同时,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强化黄河流域、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力度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持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核心阅读

  “结合相关工作需要,生态环境部发布2021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同时从煤电油气等基础能源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通用因子着手,加快推进产品碳足迹因子的研究工作。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的认证试点,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夏应显介绍。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中国环保新闻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中国环保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环保新闻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