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资讯头条

中国环保新闻网|环保网

当前位置:

统筹谋划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时间:2021-08-05 16:47人气:来源: 乡村振兴网

统筹谋划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它贯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即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后也不能忽视乡村。中国即使在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之后仍然有4亿多人口在农村,乡村依然占据着国土面积的94%以上。因此,乡村振兴在时间上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乃至复兴之后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作为“三农”领域的老兵,我认为要围绕六个“三”统筹谋划,努力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着眼“三线”管控,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乡村是一个地域概念,《乡村振兴促进法》里面指的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具有独立的经济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广大区域。既然是地域概念,要把空间布局好,离不开三条线控制线。


第一,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后,城市过度扩张挤压乡村发展空间。据相关资料统计,2018年全国县城以上城市规划所划定的规划区占到国土面积20%,而实质上当年城镇面积占国土空间面积只有4%,这样规划城市发展,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乡村空间被城市所侵占。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规划管控不到位,规划调整过于频繁,城市开发边界没有明确控制。要科学划定城区开发边界线,并严控严管。调整土地供地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大幅度提高城市扩张成本,引导各级政府将城镇化的重点从规模扩张转移到现有城区空间的提质改造上来。


第二,生态红线。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生态红线是生态宜居的制度保障。乡村的功能除了为社会提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生态功能。北京的沙尘暴单靠北京市努力是治理不了的,需要陕北、东北、华北、西北共同努力。回顾历史,世界四大古文明埃及文明淹没在沙尘暴中,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楼兰古国曾经辉煌了700多年后消失了。前段时间全世界都在关注15头大象从西双版纳一路向北直逼昆明,究其原因都是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中央要求各地生态红线控制的面积不能低于国土面积20%,湖南省按照高于中央的要求,将约20.61%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红线控制的范围。


第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饭碗里主要装着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乡村振兴的底线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的前提是要有与之匹配的耕地。《乡村振兴促进法》用了很大篇幅来论述耕地保护问题。中国几千年都吃不饱饭,感谢袁隆平和小岗村,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让中国人都吃饱了饭。粮食问题不但是个经济问题,同时还是个政治问题,粮食不是价钱高就可以买得到的。据统计,世界粮食每年总贸易量只供全体中国人吃5个月,如果哪天城市的超市里连续3天没有粮食卖,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民众恐慌,引起社会动荡。因此,粮食问题不光是钱的问题,基本农田作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基本农田控制线一定要死死守住。要坚持多管齐下,建立数量质量对等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着眼“三系”构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首在产业,如果产业不能振兴,后面的四大振兴都会成为空间楼阁。关于产业振兴,关键在于构建“三系”。


第一,构建绿色生产体系。解决怎样生产的问题,就是要转变生产方式,实行绿色生产。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可谓一大奇迹。然而中国能创造这一奇迹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基础上,一切农业生产都是为了高产。然而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大自然,大自然也给予了我们人类一定的惩罚,如沙尘暴。人类和大自然是命运共同体,要和谐共生,哪怕是病毒,也有它的生存之道,你破坏了它的生存之道反过来就会攻击你。因此,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清洁生产,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发展生态循环种养,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平湖区和山丘区生态消纳建设模式,确保绿色生产体系早日形成。


第二,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回答生产什么的问题,乡村除了生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以外,要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效益,就必须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工夫,在开发新业态上做文章。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要立足湖南物种资源多样性,自然环境立体性特点,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特色产业,以契合高端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