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资讯头条

中国环保新闻网|环保网

当前位置:

江西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总结

时间:2021-11-24 00:18人气:来源: 国家发改委

江西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重要平台和抓手,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连接城乡、打通工农、联农带农的多类型多业态产业,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江西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总结

江西省芦溪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多彩田园


一、创建成效


一是示范园总产值快速增长。已获认定的前两批7家示范园2020年总产值达346.78亿元,较2018年增长19.46%。其中,农业总产值156.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45.5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2.3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20.17%、24.15%和27.50%。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20年销售额达67.42亿元,较2018年增长65.2%。二是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示范园初步形成了以设施蔬菜、高产油茶、中药材、水产养殖、绿色食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2020年接待人数达584.6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131.16%。三是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示范园内集聚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6家、县级龙头企业403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15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638个,逐步形成了企业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家庭经营等多种形式共享共生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四是产业融合模式日趋多元。示范园探索形成了以稻渔共作、农牧循环、农林结合等为主的生态循环型融合模式,以产加销一体、“农业+电商”等为代表的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以农旅结合、农医结合、农文结合等为典型的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以及“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等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五是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增值收益机制不断健全,示范园内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就业户数8.5万户、就业人数25.5万人。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09元,较2018年增长31.33%。


二、主要做法


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紧紧抓住产业链贯通、“生态+”、功能拓展、要素配套、利益联结“五条主线”,推动农村产业加快融合发展。


(一)以产业链贯通促融合,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不断完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共生共荣的产业发展生态。一是推进产业空间集聚。完善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仓储物流、营销网点等加快向示范园区集聚,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相对集中。乐平市示范园围绕打造高效设施蔬菜等主导产业,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形成了共建共生的产业体系。其他示范园也围绕各自主导产业进行系统布局,产业集聚特征更加鲜明,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二是完善产业链薄弱环节。紧盯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性服务等薄弱环节,聚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良种繁育、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实现链链相接、环环相扣。吉安市示范园围绕井冈蜜柚主导产业,引入加工企业和电商企业,形成科研、良种繁育、示范、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服务链条。三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建成点对点直供粤港澳“菜篮子”生产基地13个,乐平蔬菜、彭泽水产、万载健康食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广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等目标市场。


(二)以“生态+”促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


将“生态+”理念植入生产、加工、销售,全方位融入绿色元素。一是探索绿色种养模式。通过绿色品种推广、绿色技术渗透、绿色模式融入等途径,使绿色、健康、有机成为江西农产品鲜明标识。彭泽县示范园推广水稻种植套养大闸蟹、小龙虾等水产品种的稻虾蟹共作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一季双收、绿色循环的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二是发展绿色加工。对标国际质量安全标准和加工技术规范发展农产品加工,全域推进第三方检测,建成一批行业知名的绿色精深加工生产线。吉安市示范园开工建设多个绿色食品标准化加工项目,基地生产品牌化率达60%,“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率超过52%,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率超过80%。三是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单一产业品牌+企业专属品牌”品牌体系建设,厚植绿色品牌优势。芦溪县示范园“武功一叶”有机茶获中国名优茶评比金奖,“格林米特”猪肉获“中国驰名商标”。吉安市示范园井冈芦笋连续3年获欧盟有机认证。


(三)以功能拓展促融合,打造新产业新业态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