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资讯头条

中国环保新闻网 - 向污染宣战

当前位置:

脱贫攻坚之后,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如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时间:2021-03-10 18:31人气:来源: 新京报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消除绝对贫困任务完成以后,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如何确保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如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3月8日,新京报2021全国两会经济策论坛邀请来自政府、学界、基层、企业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局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降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


降初: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长期推进 要形成利益连接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四川有136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规模居全国第二,帮助异地扶贫搬迁人口,关键还是发展产业。降初表示,农村产业兴旺很重要,但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农业还是没有摆脱弱势产业的地位,农业产业发展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我们现在理论上是成熟的,模式也比较多,但是现在典型不少,亮点也不少,但是复制起来的难度比较大。”


降初在介绍四川的脱贫攻坚经验时表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抓产业,但是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做二三十年才能成规模,任务重,需要坚持。比如四川凉山是深度贫困地区,凉山的盐源县产业发展也不错,比如盐源的苹果,产业规模、收入比重也是相当大的。但是盐源还是有很多贫困群众,因为一部分贫困群众分布的地区是不能种苹果的地方,海拔比较高,发展其它产业难度也比较大。盐源的苹果产业好的原因也是三十年如一日一直在抓,中间也出现过一些波折,但当地政府坚持做下去,该改良的时候就改良,该加强管理的时候加强管理,到今天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规模。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凉山的会理县,会理的石榴现在也发展成为非常大的产业,也是因为持续地抓产业。


降初表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压力,比如,没有规模的形不成带动效应,但规模大了又出现同质化,时间长了会出现“卖难”的问题,或者即使卖得出去价格也不高的问题。其中,电商是一种解决的方式。“在中国农村电商不是雨后春笋,可以说是暴风骤雨,到处都是。”但是在推进电商的过程中,还是要分析发展重点,其中一个关键是要有流量,而且要是有效流量;还有部分地区,电商要做成有规模、高端的模式。电商发展中政府要起到主要作用,要把有产品的地方的电商推向高潮,真正把“卖难”的问题解决了以后,把有的东西全部卖出去,还要把好东西卖好价钱。


降初还提出,农业产业发展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带动的模式不太成熟。现在如果补贴少一点,或者是用工多一点、用工的工资高一点的话,农业产业的利润就会摊薄,甚至可能会没有利润,所以,如何形成一个利益连接的机制是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既要发展大的农业产业,也要关注农民的收入怎么增加。分析现在农民收入的结构,有四大组成部分: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资产性收入、补贴性收入。目前农民普遍资产性收入是很低的,工资性收入还是大头,可以说是农民能够花的钱主要还是从工资性收入来的。


降初表示,下一步产业兴旺的任务相当艰巨,需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农业与工业不一样,农业产业不能说调头就调头,压力相当大,所以还需要做艰苦的努力。


魏后凯:当前乡村产业支撑不足,下一步要突出特色发展


魏后凯认为,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乡村产业支撑不足;二是产业出现低质同构化趋势,同时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耕地“非粮化”倾向。


魏后凯指出,乡村产业发展可从三方面出发,一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突出特色,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二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尤其是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方法、技术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业跟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运用更新的技术、模式和销售方式。由此建立一个真正的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使得我们的乡村具有产业支撑,从而为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谈及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魏后凯指出,一是通过城镇化减少分母,农村人口减少了,剩下的农村人口发展机会就多了,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发展方式转变;二是从分子角度来看,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农村内生的发展活力,促进本地产业的发展,从而拓宽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渠道。


此外,魏后凯强调,要消解对资本下乡的认识误区,资本下乡可以带来先进的理念,但是对资本下乡,既要引导又要约束,既要激励又要规范。


孙斌:电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面临人才、资本问题


标签:

热门标签